博瑞科三維聯合骨科醫院研發復合材料陶瓷3D打印椎間融合器
發布日期:2021-05-19 瀏覽數:514 次
椎間融合器技術最早于1988年提出,最初的椎間融合器為一圓柱形裝置,由中空的不銹鋼制成,是不可壓縮的容器。自此以后,椎間融合器在材料和工藝上得到不斷進步,目前已成為頸椎及腰椎椎間植骨融合的首選裝置。椎間融合器的基本設計是1個小的空心植入物,其側面、上部和(或)下部是可填充自體骨、異體骨或骨誘導材料的中心腔。椎間融合器一般可分為螺紋型(螺釘)和非螺紋型(垂直環型和箱型)
椎間融合器形狀改進,現代椎間融合器設計已開始針對個體特點設計尺寸,以確保最優的臨床效果和最大限度的融合。理想的椎間融合器應恢復頸椎正常曲度和椎間高度,并實現術后即刻穩定、高度融合,具有較低的并發癥發生率。高精度陶瓷3D打印,對于個性化設計的精細化改進,提供了有力的支持。博瑞科三維在此方向上有多年成功經驗。
椎間融合器材料改進,近年來學者們試圖通過改變椎間融合器表面屬性來促進早期骨融合,從而降低并發癥發生率,實驗證明在椎間融合器表面加上羥磷灰石(HA),椎間融合效果較好。博瑞科三維使用氧化鋯與羥基磷灰石復合漿料,成功打印了嚴格復合個體設計要求的腰頸椎融合器,對于椎間融合實驗提供了決定性的保障。
博瑞科三維源于德國Breuckmann 公司,中心核心成員均有留德背景,公司總經理周曉賓先生自2009年進入3D行業,致力于提供材料成型完整解決方案。2017年8月,周曉賓先生受聘中國工程院3D打印材料組顧問。從陶瓷,金屬3D打印原材料的制備,到3D打印技術和工藝的開發,以及貫穿陶瓷和金屬材料成型過程的光學測量乃至增強現實的3D定位技術。10年行業歷程,1100多個項目經驗,涉及醫療,汽車制造,火車,機械,復合材料,航空航天,造船,教科研多個行業;豐富的行業經驗。
團隊中有首席技術顧問劉志光教授,金屬材料首席科學家,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,博士生導師,中國材料研究會高級會員,入選國家科技部863專家庫。新西蘭懷卡托大學材料加工工程系研究員,日本豐橋技術科學大學生產系統工程系博士后研究員,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。有多項發明專利,主持和參加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制定和修改。
項目核心團隊目前擁有實用新型專利10項,擁有軟件著作權6項,研發技術人員總數占比超過30%;
10年行業歷程,1100多個項目經驗,涉及醫療、汽車制造、火車、機械、復合材料、航空航天、造船、教科研多個行業;豐富的行業經驗,良好的技術集成研發能力是中心的核心競爭力。
從陶瓷,金屬3D打印原材料的制備,到3D打印技術和工藝的開發,以及貫穿復合材料和金屬材料成型過程的光學測量乃至增強現實的3D定位技術博瑞科提供全三維技術解決方案。
青島博瑞科三維制造有限公司
青島市黃島區保稅港區上海路20號2號樓111室
http://www.yinhedq.com
Tel:0532-86959089
··· 長按二維碼關注,獲取行業最新資訊 ···